关于优化工业企业营商环境工作的报告
——2022年10月14日在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局长 朱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我区优化工业企业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一直以来在“优化工业企业营商环境”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抓统筹、抓协调、抓落实,始终把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改进干部作风,不断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
一、创优营商环境的主要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部署。年初开始,区政府制定了《屯溪区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2版)》,围绕18项任务目标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5月份开始,根据市营商环境办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千名驻企(项目)服务工程”专项行动,全区调整选派18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四上”企业包保工作,包括40家规上工业企业在内实现了“企企见干部,服务进一步”。为强化干部履职尽责意识,提升与企业交流实效,区营商环境办(设在区政府办)牵头制定了“六个一”助力为企业工作抓细抓实抓牢(一封信、一块制度牌、一个工作牌、一个提示牌、一个走访本、一张名片)。“为企优环境工作”作为省、市“3+N+X”季度考核指标的重要内容,由一季度的第4名跃升到二季度第1名,其中“企业诉求办理”由第6名升至第2名,获得了良好成效。同时,“为企优环境”也纳入区委区政府季度擂台比武赛,积极发挥考核对营商环境工作的指挥和促进作用。
二是切实转变作风。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一改两为”重要要求,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营商环境办协调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服务企业180家,其中工业企业占30%左右,实现了区领导驻企服务工作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动。区长办公会每月听取营商环境、企业诉求收办和驻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严格要求驻企服务干部要“一对一”上门赴企开展“零距离”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在用地、用电、融资等方面提供便利、创造条件,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区科技经信局牵头已建立区直相关单位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小升规”企业专班跟踪指导制度,组建4个调研组赴企业走访,至目前已完成现有规上企业“一企一档”梳理工作,助推工业企业破瓶颈、谋发展。在“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中,省、市领导接待企业63家次,受理企业诉求99件,办结率100%;“优环境 稳经济”活动接待企业19家,受理企业诉求24件,办结率100%。
三是兑现惠企政策。一是积极对上争取资金。2021年,工业领域对上争取省、市级各项奖补资金1505.57万元。积极推荐工业企业对上申报各层级各领域项目,申报认定省级制造强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国声谷和工业互联网等专项,共10个项目、奖补资金449.8万元;市新型工业化支持项目25个、奖补资金 229.7万元;成功争取省、市科技计划及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补助项目25个、奖补资金199.75万元。实施高新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累计已达36家;新增“新三板”挂牌1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安徽工业精品1个、中国声谷优秀解决方案1个、省第九批信息消费创新产品2项;我区荣获“工业经济发展单项进步奖”,工业泵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徽扬物联获评省首版次软件、博蓝特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金屹电源获评省级高成长型小微企业,以上4项荣誉均系我区历史首次。继续推行“1+1+1”专班负责对临规企业“一对一”入规指导,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户。组织指导企业成功争取2022年度省级制造强省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各类政策项目10个,获省级资金715.5万元,创历史新高,并第一时间拨付至相关企业。二是坚决兑现各类政策。兑现2021年度区分类扶持工业企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项目资金860.505万元,兑现2021年度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项目资金397.92万元。制定“稳企增效10条”和“助企纾困30条”政策,从加大企业融资支持、推动工业企业增产增收、增加技改投入等方面制定支持条款,已按时全额兑现企业。三是对上争创创新荣誉。今年以来,新增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省“数字化车间”1家,省级“三首”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各1项,分别是金屹云智、宝华新材料、徽扬物联;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家,中国声谷“智能+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1个(徽扬物联),主动指导17户重点企业使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供应需求。推荐申报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含重新认定申报5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已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前八个月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市前列。
四是助企减负降本。认真落实区减负办职责,做好减税降费等各项工作。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印发《关于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有关工作的通知》,将清欠工作纳入区对各镇、区直各成员单位考核。今年以来,区清欠办在全区范围内先后3次全面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特别是教育、工程建筑、交通、水利、医疗卫生等领域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排查,自2019年至今无新增欠款,至目前欠款已清零,清欠率100%。此外,组织指导工业企业申报“国家中长期贷款”项目28个,据反馈已有20个项目入选,计划总投资10.42亿元,贷款需求5.42亿元,目前正指导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快对接。
五是强化服务落实。为强化驻企服务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多形式、多角度开展助企惠企活动,我区积极打造“昱企同心”服务品牌,制定了“助企惠企、同心同行”宣传口号,并且统一设计了宣传标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大力开展《黄山市助企政策汇编》等政策宣传,用足用活减税降费、科技创新、产业支持等路径,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工业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在助企服务方面,包保干部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积极发挥“店小二”的作用,按照“五员”(当好政企联络员、当好诉求吹哨员、当好政策信息员、当好政务服务员、当好发展参谋员)要求,每周通过电话、微信与企业保持联络,每月开展走访活动,随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7月份,将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检查纳入驻企干部包保任务中,获得了企业普遍认可。1-8月,我区驻企干部累计走访工业企业600余人次,帮助解决问题106个。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我区在优化工业企业营商环境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依然存在要素保障不充分、少数企业诉求办理不及时、激发企业创新发展不够等问题。
三、创优营商环境的主要措施
下一步,我区将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把服务企业、谋划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坚决扛起的责任和使命,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协调反馈。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主要问题涉及各职能部门,各镇街、区直各单位将加强横向沟通协调,推进纵向上下贯通,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呼吁、反映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全区40家规上企业及150余家小微企业一道,努力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开展精准帮扶。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健全完善区领导、区直有关单位包联企业服务机制,每月开展工业经济走访调研,常态化收集企业诉求问题,真正落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全力当好企业“店小二”;围绕用工、引才等共性需求,强化要素保障,统筹解决、集中攻坚,扎实推动由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三是持续政策宣贯。今年为支持地方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国家相继制定出台来一系列扶持政策。各镇街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扬,营造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行业主管部门、驻企(项目)干部主动上门宣传,让企业知法守法。同时,要深入贯彻实行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扬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是推进企业减负。认真开展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政策、涉企保证金等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力争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持续下降。进一步完善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推动欠款化解,落实信息披露,妥善办好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