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屯溪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2年8月30日在黄山市屯溪区第十八届
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胡发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屯溪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抓项目促投资,优服务强保障,深挖经济增长点,稳住经济基本盘,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地区生产总值下降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6%;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引进市外内资增长23%;旅游接待量下降43.3%,旅游总收入下降45.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部分指标距离年初预期目标任务有较大差距,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一)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全面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对28132名省外来屯人员、139名入境来(返)屯人员,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切实做好重点人群核酸采样检测服务,开展核酸检测2746703份,结果均为阴性。持续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督导检查,深入细致排查风险漏洞,采购各类医疗防护物资共计1152万元,累计发放9轮区域核酸检测物资,规范推进疫苗接种,完成加强针接种120734人。提升助企扶持力度。落实落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各项工作要求,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我区配套政策举措,分别于3月、5月印发实施区“稳企增效10条”、区“助企纾困30条”。同时根据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40条”迅速制定我区贯彻落实具体举措,确保政策有效覆盖工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有序兑现市、区系列惠企政策,累计补贴资金448.79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134万元,区级财政补贴314.79万元。
(二)发展动能逐步释放。充分发挥“7+12+3”全员双招双引工作机制的作用,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建立“双招双引线上会客厅”,创新“屏对屏”沟通交流。加快推进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的合作步伐,充分发挥驻点招商小分队的作用,加强与苏州工业园区、太仓娄城高新集团、吴江区等机构平台的持续合作。赴浙江宁波、杭州召开宣传推介会,推动文旅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引进长三角地区项目15个,总投资额42.56亿元,到位资金15.12亿元。外出拜访企业150余家,邀请企业来屯考察200余人次。上半年共引进市外项目26个,总投资额52.6亿元,市外内资58.17亿元,同比增长23%,重点在谈项目60个,黄山博盛消防新厂区建设、西车新能源智能物流装备华东生产基地、茶叶萃取生态应用等项目已落地,年产1000万套链条链轮、新型锂硫电池HTS232888PL生产等项目已签约。
(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坚持“三查合一”等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持续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各项要素保障落实情况,促进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竣工。2022年共安排政府投资项目5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1个,续建项目6个,储备项目17个,总投资71.1亿元,计划投资7.27亿元。上半年,31个计划新开工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开工11个、开工率35.5%,68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72亿元,达年度计划的83.1%,4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86亿元,达年度计划的65.4%,126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47亿元。
(四)产业发展质效双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制定出台《屯溪区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2212”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兑现2021年科技创新扶持资金近398万元,涉及9个类别,奖励41家科技企业,上半年电子及新材料产业完成总产值4.85亿元,同比增长0.1%,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4.34亿元,同比增长9.24%,生物科技产业总产值6900万元,同比下降62.7%。三大主导产业已落地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9.8亿元,重点在谈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23.7亿元。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制定出台《屯溪区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有序推进屯溪区服务业锻长补短“十大行动”。积极推进民宿集散和服务平台项目申报“十四五”省级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成功通过省级项目评审。完善服务业企业综合评价分类服务体系,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对114户商贸企业和38户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按照税收贡献度、增加值贡献度、就业贡献度三个维度开展综合评价分类,已兑现资金180.19万元。特色农业稳步提升。申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积极培育小罐茶、一品有机、超港食品3家省级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片13个,面积3400亩。制定下发《屯溪区乡村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推动茶叶、中药材、养殖、林特、农旅乡愁、数字乡村等产业发展。
(五)城乡面貌加速蝶变。精心打造“最干净城市”,聚焦打响“国际屯溪、冰清昱洁”城市品牌,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席地而坐”为标准,用“绣花”功夫抓好市容管理和常态化保洁、城市更新“微改造、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五微行动”等工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建设170个“撤桶并点”点位,定点投放次数11895次,可回收物投放总量20.56吨。打造一批村集体经营模式,全区34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914万元,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7个。纵深推进“千名干部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工程”,遴选农技指导员71名,联系示范户355户,带动周边农户2658户。创新推出“乡村振兴·系列贷”,累计放款3351笔,金额44737.3万元。
(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强力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9+28件信访件均已完成整改。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年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高标准协同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推进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完成新安江流域人工造林80亩,森林抚育7000亩。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清理枯(病)死松树39236株,上半年全区生态环境工作良好,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优良。
(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大力实施“暖民心行动”,印发《暖民心行动方案》,坚持落实规定动作和打造特色亮点同步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一起抓,确保在老年助餐、文明菜市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屯溪经验”。坚持做好结合文章,与推进20项省定民生实事、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一体部署、一体推动、一体落实,不断健全民生实事收集、办理、反馈机制,真正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发放低保资金19073人次103.5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287人次74.8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841人次79.5万元。提升粮食应急保供能力,落实应急成品粮600吨、食用油75吨,确保粮油、蔬菜、猪肉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储备充足。开展电力设施隐患排查,积极做好有序用电工作,保障中心城区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增速缓慢,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促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任务仍然艰巨,落实“六稳”“六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确保国民经济稳步回升。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聚焦实体经济促消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大力推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工作,有序兑现“稳企增效10条”、“助企纾困30条”等政策,贯彻落实“市一揽子政策40条”,帮助市场主体增强信心、纾困解难,及时跟踪反馈政策效果。激发消费新动能,紧抓旅游市场回暖契机,精心策划一批高质量的精品游和互动体验游等产品,积极开展“玩转屯溪”城乡旅游打卡等营销活动。进一步做好文旅企业“优库”工作,加快推动旅行社转型发展,拓展国内旅游市场,提高经营效益,助力文旅企业复苏。
(二)聚焦项目建设稳投资。以深入贯彻“一改两为”工作为契机,主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速下半年重点项目建设,推深做实集中开工活动,认真落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狠抓“双招双引”,力争08地块一期工程、3D增材打印全产业链项目、半月湾防洪堤建设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谋划实施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社会领域补短板的重点项目,为“后房地产时期”投资补位蓄势聚能。
(三)聚焦产业创新谋发展。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调整完善高企培育库,力争2022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完成修订《屯溪区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平台搭建、产业链构建、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研究制定专项招商及扶持政策。对我区现有的徽扬物联、一卡通科技等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以“一企一策”的模式实施重点帮扶,支持其做大做强。依靠人才及闲置楼宇,打造高端服务业新样板,推动软件信息、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
(四)聚焦“双招双引”提实效。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推深做实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机制,强化常态对接、信息沟通、工作联动和资源统筹,借助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杭黄产业合作园等重大载体,强化对接浙江清华长三院等产业创新平台,把项目落地、形成固投和实现税收作为重要标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提升“双招双引”实效。
(五)聚焦绿色发展优环境。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积极谋划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强化项目储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坚持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持续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对建筑、道路施工工地等扬尘污染重点领域管控,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推广禁烧承诺制,加强秸秆还田和清运收储工作。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餐饮油烟、柴油货车尾气排放、烟花爆竹禁限放等问题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六)聚焦为民办事暖民心。积极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做好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成果各项工作,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常态化政策救助与帮扶。实现医疗保障待遇稳中有升,医疗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抓好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三公里”就业圈,优化校企合作,落实定期联系失业人员制度。全面完成柏山小学扩建项目(一期),积极推进柏树小学教辅楼新建项目和屯溪现代实验学校扩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重点实施2022年区属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全面滚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建立“清单式”挂账销账机制,化解各类风险,深入开展信访问题“大起底、大接访、大化解”专项行动,推进信访“四重”突出问题化解。推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保障食品安全。
统筹做好2022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推动“百日大比拼、奋战三季度、决战下半年、实现全年红”,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