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督视窗

关于屯溪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2-07-01 11:38信息来源:屯溪区国资委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2022年6月30日在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国资委主任  徐新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1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屯溪区现有经营的国有企业共有3户,其分别是国有独资公司黄山市屯溪区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黄山市屯溪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屯溪区商务局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黄山市屯溪石油液化气总公司。

二、资产负债利润情况

区国投集团2021年末资产总额37.5亿元,负债总额9.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8.5亿元。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营业成本0.8亿元,利润总额0.1亿元,2021年净利润0.07亿元。

屯溪粮食收储有限公司2021年末资产总额2797万元,负债总额2249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548万元。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1141万元,营业成本1237万元, 2021年净利润负53万元。

屯溪石油液化气总公司2021年末资产总额1100万元,负债总额167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933万元,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1814万元,营业成本1199万元,利润总额67万元,2021年净利润64万元。

三、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情况

2021年,屯溪石油液化气总公司上缴收益350万元,其他2家公司暂未上缴和分配收益,未向出资人分红,完成百鸟亭小区36间杂物间处置工作,实现房款收入136万元,处置百鸟亭阁楼5间,房款收入149万元。

四、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情况

黄山市屯溪区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资本投向主要是项目投融资、股权投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资产租赁等风险可控;屯溪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国有资本投向主要是从事中央、省、市、县四级国家储备粮存储经营业务,按照国家规定的完成粮食储备任务,风险很小;屯溪石油液化气总公司国有资本投向液化石油气(含瓶装和管道供气)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改制剥离危险品运输车队后,加强安全防控后风险较小。

五、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区国资委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坚决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持续加强国资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区委区政府成立高规格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全区有效资源,强力推进区属国企改革工作。在国有企业中施行将党委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党组织班子和董事会、经理层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制定出台《关于组建黄山市屯溪区国有投资集团公司实施方案》、《黄山市屯溪区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试行)》等规章制度。持续提高国资监管专业化能力,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系统完整、上下协同、科学高效的国资监管体系。

(二)深入推进职能转变,不断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结合省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屯溪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屯溪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更加注重出资关系监管,重点聚焦优化国企国资产业布局、规范国资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国资安全等方面,不断提升国有资本质量效益。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坚持正确考核导向,制定出台《黄山市屯溪区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和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加强对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上缴收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考核,引导国有企业坚守责任使命、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不断提升国资监督效能,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指导国有企业进一步明确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权责边界,以及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利和义务,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由国企商议后报区国资委审核,最终提请区委区政府决定。指导国投集团制定风险管控体系制度、投资管理办法、融资管理办法等风险防控制度,强化对资产交易、产权流转、融资租赁、项目建设等重点投资领域的监督,加快构建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监管闭环。整合监督力量,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人大机关等监督统筹衔接,对历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审议意见,逐一深入分析、认真整改,完善机制、堵塞漏洞。

六、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一)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试行外部董事制度。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健全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控,聚焦企业债务、投资、金融、安全生产等风险,及时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针对国有公司的不同情况,分类引导企业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章程,不断健全以企业章程为基础的企业内部制度体系。

(二)大力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去年以来,区国资委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指导国有企业较好发挥了关键时期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方面的特殊保障作用,利用国有企业在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和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优势,妥善解决了B1号楼、兴乐地块等存量资产盘活利用工作。服务国投集团提升融资能力,将222间安置小区商铺、区石油液化气公司划转至区国投集团统一经营管理。核准区国投集团新增昱城文旅、昱城产投等新兴产业平台。鼓励国有企业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积极融杭接沪,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链。

(三)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经理层成员全面实行任期管理,按照约定严格考核、兑现薪酬,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全面实行市场化招聘制度,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深入推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优化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实行全员绩效考核,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破除“高水平大锅饭”。

七、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国资国企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快解决。一是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国有资本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国企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提升。

八、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制度保障。全面履行职责,形成国资监管向管资本转变的合力,将管资本的要求贯穿于工作始终,理顺运行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完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制度在基本方向和原则、履职重点和方式等方面符合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要求。维护国有资本安全,健全覆盖国资监管业务领域的出资人监督制度,加强对所监管企业关键业务和国有资本运营重要环节的监督。加强国有企业运行监测,建立债务统计报告制度,确保企业债务风险可控。 

(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全市九大新兴产业和我区主导产业,加快非主责主业、非优势业务的剥离,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序推进区粮食收储公司、区实验茶厂等资产整合工作,积极探索产业基金投资模式,拓宽国有企业产业布局,提升国有企业融资能力,不断深入发掘企业竞争新优势。 

(三)强化管理方式。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指导国企建立完善权责清单。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监督检查力度,打造完整监管工作链条。加强对国企改革重大事项监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事项研究,科学细化考核指标,强化考核导向作用。加强对国企三年改革任务和高质量发展指标完成情况的督查,指导国有企业细化工作目标和举措,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一直得到区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常委会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的决定和要求,积极主动接受人大常委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指导,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特此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