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24 17:10信息来源: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做好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工作,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5月21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健带队实地察看程大位珠算博物馆和屯溪老街公益诉讼检察履职点,听取区检察院关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了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问题、打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屯溪区检察院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主动作为,大胆探索,持续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不断丰富府检联动领域,强化“新安江·千岛湖”一体保护的区域协作机制,探索创建公益诉讼“昱城徽风”品牌,公益诉讼工作卓有成效,连续三年检察业务考评位居全市前列。

(一)突出法定领域,诉讼成效凸显。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四大传统法定领域和安全生产、妇女权益保障等新增法定领域共办理案件55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2件,提起诉讼10件,对5件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线索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问题进行挂牌督办。督促收回国有财产100余万元,向违法行为人诉请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损害赔偿金等1.2万元,对“口水油”火锅、“毒油条”诉请惩罚性赔偿金5250元,推动修缮烈士纪念设施2处。

(二)突出文化保护,夯实品牌基础。锚定徽文化保护主题,开展守护“山水人文”服务保障“大黄山”建设检察专项监督活动,线索收集20余条,立案19件,制发检察建议15件。创建公益诉讼“昱城徽风”品牌,在屯溪老街、程大位珠算博物馆、花山谜窟等处设立“昱城徽风”公益诉讼检察联络室。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与能动履职的检察智慧深度融合,创新公益诉讼助推文物和徽文化遗产法治化保护新模式。

(三)突出民生民意,凝聚监督合力。区检察院注重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从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中梳理出公益诉讼线索20余条,立案18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2件。发挥检察听证、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等办案机制作用,邀请代表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公开听证16场,参与检察建议公开送达22件,参加案件办理效果“回头看”13件。

二、存在问题

(一)府检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中仍存在部分单位对公益诉讼职能理解不够充分,相关单位诉讼案件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方面工作配合还不够紧密,有时因沟通不足、意见不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益诉讼效能的发挥。诉前检察建议“回头看”力度仍有不足,导致少数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案件效果不佳。

(二)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社会公众对公益诉讼的知晓度、参与度不高,宣传手段、方式不够丰富,典型案例的总结宣传还不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公益诉讼的良好氛围尚未全面形成;部分行政部门对公益诉讼认识还有待提升,主动接受检察监督的意识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力量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公益诉讼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案件办理时效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办案数量与类型呈稳步上升和多样化趋势,但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件数量还不够多,绝大多数案件仍在行政公益案件领域。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依法能动履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围绕党委、政府重点任务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府检联动、行刑衔接的良好机制,提高公益保护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局面;加强“人大+检察”合力监督意识,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代表履职与检察监督的合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二)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品牌意识。推动解决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加大总结提炼宣传力度,达到办理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和公益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深化“昱城徽风”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屯溪特色的公益诉讼品牌,形成全社会参与公益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高效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课堂培训、案件实训、庭审观摩、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培训,增强相关领域知识储备。善于做好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强化案件线索的收集与处理。高度重视科技强检工作,强化数字检察思维,推动数字检察与一线办案业务深度融合,不断适应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带来的新任务、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