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我区促进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3-11-01 15:58信息来源: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12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学军带队专题调研我区促进就业工作。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黄山新坐标职业培训学校、昱东街道阜上社区、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等,实地调研了社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等情况,详细了解政策落实、就业服务、指导培训创新创业、重点群体就业落实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全区促进就业工作情况汇报,相关单位、部分企业负责人及与会人大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全区围绕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扎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荣获“第四届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10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978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08万人,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促进就业政策逐步完善。一是先后制定《屯溪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政策》(屯政办 秘〔2020〕5号)和《关于印发〈就业促进行动方案〉等“暖民心行动方案”的通知》(屯办〔2022〕39号)和《2022年黄山市屯溪区就业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夯实就业优先政策的保障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助企业、惠民生、促就业功能,确保助企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截至7月底,屯溪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减负2753.78万元,失业保险减负370.98万元,惠及3013家单位职工2.58万人。落实发放1141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51.45万元,惠及企业职工10938人。三是深化“一改两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应对新冠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强化“人社服务专员”联系帮扶企业用工机制,及时为企业提供更高质效服务。

(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一是数字赋能升级社保智慧服务。建立区级公共招聘平台, 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构建以“邻工集市”为支撑的社区“三公里”就业平台载体,着力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至社区。二是求职用工力求精准对接。搭建“线上+线下”“白天+夜市”“城区+乡镇”“区内+省外”于一体的招引平台,多管齐下同向发力,常态化举办“2+N”系列招聘活动。三是创新开展“昱见青创市集”“家燕归巢”“青创茶话会”等系列活动,为青年人才展示创新创意成果、交流创业心得搭建平台,今年共吸引5000余人次参与活动。

(三)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一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落实相关就业服务专项行动,邀请高校未就业毕业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生临企境”活动,促进用工需求与求职意向精准匹配的“双向奔赴”。今年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87个,开发见习基地28家,开发见习岗位153个,发放26名高校毕业一次性就业补贴7.8万元。二是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创建“灵工岗”“妈妈岗”“阿姨岗”等灵活就业岗位,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全力帮扶就业困难重点群体实现就业。今年已开发440个公益岗位,安置212人,发放公益岗位补贴164.58万元,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三是开展“暖心活动”,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2023年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残疾人专场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等活动。现场招聘活动291场次,服务企业2337家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224人。

(四)提升技能水平促进就业。一是扎实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全区职业培训机构8家,自主评价企业13家,全年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2期417人,企业新录入用人岗前技能培训7期229人,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0期1286人。二是实施“新徽菜 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加大“徽菜师傅”人才队伍和“徽厨融资”扶持力度,今年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154人,评选5家区级“徽厨”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增3家市级“徽厨师傅”定点培训机构,为“徽菜名厨”的培养和流动提供坚实的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实效有待提高。调研中部分创业者反映,对政府出台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等了解不够透,对就业创业的优扶、参加技能培训的补贴、奖励政策知晓不能及时;镇街、村居两级宣传方式较为简单,政策解答深度不够。就业创业者的一些陈旧的就业观念难以消除,全社会“劳动光荣”风尚需要进一步营造。

(二)就业补助资金存在缺口。近年来上级下拨就业补助资金持续减少,而补贴项目和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就业补助资金出现缺口达200多万元,影响了就业创业补贴政策的落实。

(三)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受收入差别影响,我区新生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外流,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部分失业人员因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水平不高、求职心理预期较高,导致“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四) 职业培训供给质量不够高。从调研情况看,全区培训机构小而不强,覆盖面不广;园区企业规模小,校企合作稳定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影响就业技能人才稳定; “直播电商服务”等新业态就业培训相对不足,实用技能培训不能满足新兴产业、新业态的用工需求。

(五)园区生活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九龙园区位置距离市中心较远,员工生活、娱乐、住宿、交通等设施配套与心理预期、实际需求有差距成为间接影响了企业招工和就业稳定的一个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一)要下大力气营造就业创业浓厚氛围。一是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倡导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加强先进典型励志人物的宣传,引导社会未就业人群树立良好就业创业理念,激发就业创业热情,培植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围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注的民生领域热点问题,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回应,让社会各阶层熟知相关法律政策,提高创业者和求职者的就业自主性和针对性。三是优化人才就业创业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用工单位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吸引更多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来到屯溪就近就业创业。

(二)要下大力气支持企业发展。一是用人才的资源和优势、更有利有效的举措,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催生更多吸纳就业的主体,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全面梳理就业政策,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加大政策资金兑现力度,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推进就业岗位扩量提质。三是提升创业带动就业、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拓展开展徽文化+技艺传承、旅游管理、康养领域和电商等新业态。

(三)要下大力气运用好互联网+智慧就业。一是利用大数据,精准培训和输送就业信息,善用网络信息化手段为民服务解难题。二是优化“政企校”联动,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助力毕业生有效就业。三是完善就业数字平台建设,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夯实就业创业基础,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四)要下大力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创新培训模式,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设立职业培训机构,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能力素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二是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培育壮大新安医学、传统工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强培训监督和管理,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围绕我区企业、产业特点和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突出培训重点,强化培训实效与就业的同步推进,确保培训高质量。

(五)要下大力气形成高质量就业合力。一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租金减免等扶持,用足用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让劳动者想创业、敢创业、好创业、创好业。二是主动为园区企业和职工排忧解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园区交通便利化投入,让园区职工享受城市“新生活”的便利,提升园区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园区成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地。三是充分发挥三产在促进就业创业中积极作用,利用中心城区区位资源优势,加快补齐三产短板,挖掘内需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业态长足发展。

(六)要下大力气保障重点人群就业。一是摸清底数、动态掌握困难群体就业状况,及时关注关怀加强兜底帮扶。二是拓展重点人群创业空间,加大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倾斜政策服务资源。三是充分发挥工会、民政、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残疾人、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履行帮扶责任,促进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