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山市屯溪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中下旬,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就全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汇报会,了解全区及各镇、区直有关单位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等一揽子政策 措施,紧紧围绕区委七届二次全会和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奋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上半年,生产总值实现107. 5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8.3%;财政收入完成4.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8%;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9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 6%;引进市外内资5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旅游接待量312. 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43.3%;旅游总收入4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总量和增速均全市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2元,增长6.1%,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二。
(二)农村改革工作逐步深化。开展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全区31个村成立了强村公司,黎阳镇成立了镇级振兴公司,依托区国投集团“昱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乡村运营试点工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黎阳镇三门呈村、阳湖镇黄口社区、奕棋镇徐村、查塘村四个村确定为本年度中央及省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村。上半年,全区34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914万元,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到7个;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2家,共计84家,农业经营合作社稳定在85家。
(三)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环境良好。兑现2021年度我区科技创新扶持资金398万元,涉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技术合同登记、产学研合作、高新产值增长等9个类别奖励,惠及 41家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奖励资金总额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市前列,有力助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四)项目投资建设全面提速。2022年共安排政府投资项目5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1个,续建项目6个,储备项目17 个,总投资71.1亿元,计划投资7. 27亿元。上半年,31个计划新开工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开工11个、开工率35.5%。采取坚持“三查合一”等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持续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各项要素保障落实情况,促进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竣工。
(五)“双招双引”工作持续推进。引进市外项目26个, 总投资额52.6亿元,市外内资58.17亿元,同比增长23%,重点在谈项目60个。总投资6. 6亿元的玉屏紫云府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江南宸府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一品山水 (黄山溪上桃源)项目正在建设中。总投资13亿元的新徽天地破产重整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黎阳观厅项目、总投资1. 1亿元的蓝海钧华大饭店提升改造项目已正式营业。
(六)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坚持把推进20项省定民生实事与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推动落实,不断健全了民生实事收集、办理、反馈机制。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发放低保资金19073人次103.5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287人次74. 8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841人次79.5万元。提升粮食应急保供能力,落实应急成品粮600吨、食用油75吨,确保粮油、蔬菜、猪肉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储备充足。统筹推进教育、 医疗、就业创业、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屯溪。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压力大。全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9项指标低于目标增速,其中7项指标均负增长(不含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年初预期目标相差较大;全区生产总值、规上工 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 项重要指标增速位列全市后两位。
(二)第二产业贡献乏力。我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生产增长困难,平稳运行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2%,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3%。
(三)第三产业支撑不足。受房地产政策和疫情超预期影响,对我区房地产业、服务业造成巨大冲击,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3%、2.9%和13.3%。
(四)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 96.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7. 7%; 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46.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44.7%。
(五)市场消费不旺。上半年受周边省市疫情影响较大,与旅游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困难增多。商品零售实现31.6亿元,同比下降23.2%、餐饮收入实现1.5亿元,同比下降41.1%。重点监测的十大类商品类 值销售中,占比较大的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9.31亿元,同比下降 37.7%、汽车类同比下降18.8%。
三、几点建议
(一)抓目标盯任务。要对标“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按照区委七届二次全会和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认真分析我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自觉运用好政策对工作的指导性,增强工作主动性。要突出问题导向,针对部分指标缺口,加强分析研判、对症施策抓好下半年计划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二)抓统筹稳增长。要坚决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认真开展“优环境、稳经济” 活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在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政策、资金、要素、资源,因地制宜挖掘政策潜力,全力助企纾困。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抓住工业、建筑业、投资等主要支撑指标,落实分层分级调度机制,以更多实物工作量支撑经济发展。
(三)抓产业谋发展。要深度分析产业结构现状,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全产业链思维,高位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加强产业链的横向联合和纵向整合,做强优势环节,补齐产业短板。要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智慧物流、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有序发展。
(四)抓项目促投资。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坚持以“亩均效益”论英雄,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建项目抓进度,督促业主单位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冲刺。围绕生物科技、电子及新材料、汽车与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建筑、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七大产业,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协议项目抓转化,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达产,早生效益,尽快形成有效投资。落实项目专员跟踪对接,做好每个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
(五)抓保障促民生。要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做好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成果各项工作,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常态化政策救助与帮扶。推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保障食品安全。持续抓好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三公里”就业圈,优化校企合作,落实定期联系失业人员制度。实现医疗保障待遇稳中有升,医疗救助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