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社区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安排,6月3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灶米带领调研组调研全区社区治理工作情况,副主任王起高、王秀蓉、陈素玲、陈金来参加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昱东街道水心亭社区、老街街道老街社区、昱西街道黎阳街社区、阳湖镇稽灵山社区治理情况,并召开座谈汇报会,听取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屯溪区辖4镇4街道,有20个城市社区、34个农村社区,社区党委2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个,居民区党支部107个,社区专职工作者164名(其中持有社工证书的78人),服务城市居民67030余户、171160余人。
(一)社区治理党建引领品牌日益彰显
构建社区党委、业委会及物业企业三方联动运行机制,开展“红色物业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红色调委会”三红物业管理创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推进128个党组织网络和176个综合治理网格“两网”覆盖融合,统筹调整设置党建、综治、城管、市场监管等力量下沉网格;构建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共商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屯溪特色”。
(二)社区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1.阵地建设持续增强。积极开展美丽社区建设,完成16个社区服务用房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了社会工作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实行选拔优秀城市社区党委书记比照享受镇、街领导成员待遇,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报酬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逐步实现社区综合服务全覆盖。
2.管服质效显著提升。提高城市社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基层为民服务窗口“一窗综合受理”,开展社会救助,确保帮扶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落实高龄津贴和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推进智慧养老示范工程创建,初步形成“全科社工”长效机制。
3.小区物业强化管理。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大物业服务。以物业企业准入退出、考核管理办法为抓手,加大物业服务监管,建立红色物业调解机制,社区“物业纠纷调解工作站(室)”全覆盖,屯溪区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荣获殊荣。
(三)社区治理创新亮点纷呈
1.社区治理工作各具特色。创设社区服务新干线理事会、睦邻说事点、逢四说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等形式,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协商。阳湖镇推进党建与治理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实践“五治”相融合的治理模式;屯光镇加强了“一约四会”等制度建设和“三治融合”试点工作;昱西街道设立“居民议事会”和“大妈纠纷调解工作室”;老街街道“一网清”系统和社区网格化服务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三社联动”成为社区治理新亮点。屯溪区区级、水心亭社区、柏山社区、徽山路社区和珠塘社区被评为全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
2.信息化建设便民利民。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网上议事、为民服务平台,通过居民QQ群、微信群、社区网站、社区微信公众号等,为小区快捷处理事务服务。实施“雪亮工程+昱安乡村+视联网”联动工程,形成网格“发现—喊话—处置—回访”闭环,快速处置区域平安事件,提高网格工作效率。
3.网格化管理成效突出。加强网格员管理,全区235名网格员、900余名巡防员全部着装进入网格开展有关工作;完善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提高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矛盾纠纷类事件报送比例,对网格事件办结率、满意率进行测评;建立“人在网里、事定格上”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救灾、防范诈骗、平安建设、人口普查以及法治宣传等工作一线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治理理念认识需进一步深化
部分社区干部反映,由于日常工作事务多,对中央省市相关社区治理的政策了解掌握不够;少数镇街分管领导,对党中央强调的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社区治理新理念理解不深;区直有些部门在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社区治理工作没有及时跟进,有就文件落实文件现象,相应举措、行动和成效与社区治理总目标、新格局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社区设施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
调研中反馈,社区硬件、场所、项目建设存在不足,如杨梅山社区办公用房没有达标,跃进路社区拆迁后社区服务用房建设地点尚未明确。部分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少,居民休闲娱乐、学习生活的设施设备不够充分,可使用资源相对紧张,社区之间服务设施发挥作用不平衡。社区人居分离现象严重,社区事务趋多样化、复杂化,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文明创建持续深入形势下工作量大,存在因待遇偏低、人员流动快、新聘用难现象,社区工作人员学习培训需加强,社区工作队伍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三)智慧社区建设有待新突破
智慧社区是社区治理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总体而言,我区智慧社区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昱中街道智慧化养老便民服务中心、稽灵山社区智慧化服务运用刚启动运行;各个不同服务模块之间的衔接和有效运营尚待提高;采用“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提高社区治理效率有待加强。
(四)社区社会力量参与有待加强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不够充分,“三社联动”中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意识比较薄弱,共建责任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提高。少数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组织推动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发挥还不够;社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能够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社会组织还较少;社会工作者数量少,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能力还较弱;老旧小区大物业覆盖率、物管企业服务小区、支持文明创建、社区治理的责任意识和行动力不够强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推动力度。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引领,进一步强化社区治理责任意识
1.以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围绕创新社区治理,立足社区治理目标和要求,坚持从社区建设实际出发,通过细化社区党组织网格化设置,不断深化党的组织设置与网格化有机融合,实现治理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时推进,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
2.加强社区文化引领作用。以社区文化治理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社会服务活动,极大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凝聚力。深入开展社区宣传教育,加强《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法律法规和优秀文化的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组织好社区居民和单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打造提升一批具有屯溪特色为民服务项目,让居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二)强化保障、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
1.做实基础保障。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基本要求,重点解决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完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深化平安社区建设,努力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维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实务技能提升培训。强化人才支撑,不断增强社区治理工作保障能力,扎实推动新时代社区治理事业创新发展。
2.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激励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构建培育孵化体系,逐步将居家养老、社区矫正、社会救助、文化体育等服务项目交由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大制度、政策、资金支持;激励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关注、支持、参与社区治理,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治理合力。
(三)加快社区调整,进一步社区发展布局
1.调整优化社区发展布局。适时对稽灵山社区、阳湖社区、洽阳社区进行整合调整。文投地块新建社区,要做好前期各相关工作,重点关注并参与解决好社区服务用房、员额配备、经费保障等要素保障。
2.尽早解决社区服务用房问题。积极与市规划局、市住建局等市直部门对接,加大区域内闲置场所的摸排和调研,双管并进,多向发力,努力推进杨梅山、跃进路社区的服务用房选址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社区硬件水平。
(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治理现代化
1.推动建立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创新网络+技术,重点发展网上协商,做好线上交流和沟通,让网络空间成为居民发表观点、参与决策的新渠道。
2.智慧赋能破解社区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楼宇和家庭。探索网格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推动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物业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治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能社区。